七遊小說

登陸 註冊
字:
關燈 護眼
七遊小說 > 詩相 > 第二十四章《贈》

第二十四章《贈》

-

贈酬詩,是唐代文人們交往或親友之間相互交流的詩作,分為贈詩和酬詩,當作者有所感受、表達情感或者需要敘述事情時,寫給或贈予友人的詩作便叫贈詩,如李白表達對友人汪倫厚情款待的謝意時,贈予他一首詩《贈汪倫》,酬詩,即為酬答或應答的詩詞,是對別人贈詩的一種迴應,如劉禹錫回贈白居易的詩作《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》,總之贈酬詩是雙方情感交流的重要形式,晚年成為至交的白居易和劉禹錫則有多首贈酬詩。贈酬詩是唐代文人騷客們常見的情感交流形式,在詩歌大放異彩的唐代,贈送詩歌可以作為結識朋友的手段,可以作為毛遂自薦的方法,一般來說,贈詩和酬詩都有特定的對象,屬於閉合的交流方式,即得到別人的送禮之後要有回禮,不過我們讀的大部分贈詩是冇有酬答的,顯然的是,汪倫冇有寫詩《酬李白》,有些贈詩是冇有酬答詩的,或許被贈予者不好意思酬答抑或酬答的詩句散失。唐詩中的贈酬詩眾多,贈詩的用途也不儘相同,分享幾首頗有代表性的贈詩,參詳下唐代贈詩的韻味,感受下其風味。

《贈汪倫》

(唐)李白

李白乘舟將欲行,忽聞岸上踏歌聲。

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倫送我情。

《贈汪倫》是從小便開始吟誦的詩篇,記得在小學課本上,這首詩的背景是一幅彩色的送別圖,圖中站立在船頭的是作者李白,汪倫在岸邊,兩人彼此作揖表示彼此離別珍重的意思,岸邊最鮮明的背景是鮮豔的桃花,這幅圖背景是不是當時汪倫送別李白的場景不得而知,據有後世的文人考證,桃花潭隻是為潭水名,並無桃花,不過的今日的桃花潭已經開發成景區,並移植了許多桃花樹。這首詩是李白遊曆桃花潭時寫給當地友人汪倫的一首留別詩,整首詩近似白話文意思簡單,前兩句說李白本人準備乘舟離開,汪倫踏著歌聲趕來送行,即說明瞭古人送行的場麵,樸素自然的表達出朋友真摯的送別之情,後兩句則是這首詩的精髓之處,先用深千尺表示桃花潭水很深,緊接著筆鋒一轉,用襯托的寫作手法,將無形的情誼化作有形的潭水,說無形的真情厚意比千尺的潭水還真,千尺的潭水之深不及汪倫真摯深厚的友情。此詩後兩句清新自然,想象力豐富奇特,成為李白詩篇中流傳甚廣的佳作之一,用質樸的語言道出最真摯的感情,這也是這首詩成為經典之作的根本原因。

李白的這首詩讓位於安徽小城的桃花潭賦予了文化內涵,當今旅遊大開發背景下,此處理所當然的升級為風景區,吸引了當地居民過來棲息打卡,利用曆史名人造景儼然成為旅遊行業的風尚,長沙的橘子洲頭便是成功的範例,吸引力國內千萬級的遊客過來,在偉人雕像下打卡拍照。《贈汪倫》的傳世莫過於高度讚揚友誼的真摯深厚,深過千尺的桃花潭,在感情真摯的背後,曆史真相向來並非那麽簡單,據說李白拜訪汪倫時,汪倫盛情設宴款待並贈送厚禮,作為受贈方的李白甚感汪倫的美意,不贈一首詩似乎過意不去,於是創作出這首名篇。汪倫在曆史上並冇有名氣,若非李白這首詩,世上冇人會知道有汪倫這個人,很多唐詩的人名都是曆史不知道的小人物,但卻因為名作而傳世,寫下名句而流傳後世的大有人在,因別人的詩詞而流傳於世,汪倫則是鳳毛麟角樣的存在,從當時汪倫送別李白的場景來看,李白甚感汪倫之厚意,從曆史留名而言,汪倫得感謝李白,讓他名震唐詩史,更要感謝自己的慷慨贈予。不過言歸正傳,詩中汪倫對李白深過千尺潭水的真情,可不是嘴上隨便說說抑或筆墨上吹吹的,是汪倫付出真金白銀換來的,雲遊四方的李白也需要盤纏,而汪倫親自送別並贈予厚禮讓李白甚是感動,於是感動到寫出名句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倫送我情”,這麽看來,要想獲得真情厚意,得先有厚禮,所以說,厚禮纔是實實在在感動人的。

《贈花卿》

(唐)杜甫

錦城絲管日紛紛,半入江風半入雲。

此曲隻應天上有,人間能得幾回聞?

《贈花卿》是出自詩聖杜甫之手,詩題中的“花”是將領的姓氏,卿是對位將領的尊稱,也即這首詩是寫給一位花將軍的。詩的大意是優美的樂曲飄揚在成都的上空,輕輕的盪漾在錦江波上,悠悠的升騰至白雲之間,如此美妙悠揚的歌曲,隻應該天上才配享有,世間能有幾回可以聽聞的到。詩中的錦城即今日的四川成都,經曆安史之亂後,漂泊狀態下的杜甫得益於朋友的幫助,在成都安定下來,作為聞名遐邇的世家子弟,成都政府主官的好友,自是能得到當地政府要員的熱情招待,因此常能參加當地達官貴人府上的宴會,歌妓的豔舞、樂妓彈奏的絲管,自然是欣賞到無數次,這首詩想必是聽聞到花將軍府上彈奏的絲管樂曲之後有感而發。在錦城安定下來的杜甫,雖然有點“寄人籬下”的感覺,但是生活還算是滋潤有味,又是當地政府要員的賓客,時常聽聞絲管樂曲,在人家府上聽到的歌曲旋律太過美妙悠揚,餘音繞梁,故此詩首句便寫“錦城絲管日紛紛”,第二句“半入江風半入雲”用兩個半字,進一步稱讚此樂曲之美,使得作者真切的感受到該樂曲的行雲流水之美,這句詩的模式讓後來的白居易模仿,白居易看到殘陽照耀著江水時,寫到“半江瑟瑟半江紅”。

這首七言絕句,字麵意思如白話文,不過此詩的主旨頗有不同的見解,表麵上看來,杜甫就是稱讚花將軍府上的美妙樂曲,並無弦外之音,也有人認為是諷刺花將軍居功自傲、僭越禮法,讓歌妓們彈奏廟堂之上的音樂。無可爭議的是,這首詩必是讚美詩,又是一首贈詩,既然是贈詩,想必是給到花將軍過目,如果是諷刺花將軍,花將軍及其幕僚豈不能讀出其意味,對於在成都倚靠朋友而穩定下來的杜甫來說,贈詩諷刺炙手可熱的權勢人物,豈不是徒增麻煩,從情理上似乎講不通,若真是諷刺人家,詩題也不應該采用贈字,因此評議此詩無弦外之音自有合理性。不過,詩中的用詞似乎又有點意味,天上在詩詞中常代指天子的居所,人間與天上對應,多指平民場合,隻應天上有和人間幾回聞,又讓許多後世學者認為杜甫是在委婉的諷刺贈詩的對象,勸誡居功自傲、僭越禮法的花卿,那這句“此曲隻應天上有,人間能得幾回聞”,的確是意味深長,如果說是勸誡人家不要僭越禮法倒有幾分合理性。杜甫聽到優美的樂曲,不禁感慨到,用“此曲隻應天上有,人間能得幾回聞”表達出對該樂曲最高的禮讚,這兩句詩也是後來許多讀者喜歡化用的詩句,如用來稱讚女生漂亮至無以複加,可言之“此女隻應天上有,人間能得幾回見”。

《贈去婢》

(唐)崔郊

公子王孫逐後塵,綠珠垂淚滴羅巾。

侯門一入深如海,從此蕭郎是路人。

崔郊是少數僅因一首詩而成名的詩人,《全唐詩》收錄了他的一首詩,便是創造經典名句“侯門一入深如海,從此蕭郎是路人”的《贈去婢》,這首詩同羅隱的《贈妓雲英》一樣,因兩句詩過於經典而傳誦甚廣。作者崔郊是唐朝時期一位秀才,年輕時寓居在姑母家時,姑母家有位姿容秀麗的婢女,頗得崔郊的喜歡並與之互生愛戀,然而不好彩的是,這位頗有姿色的婢女被賣至顯貴家庭,崔郊與婢女之間“你儂我儂”的滋美日子突然戛然而止,自是讓崔郊痛苦不已,念念不忘。姑母家裏的世界很小,崔郊還是失去了婢女,在一個寒食節的日子裏,街頭巷尾的世界很大,崔郊還能與婢女邂逅,再次見到婢女的崔郊百感交集,猶如多年未見的白月光突現自己麵前,內心泛起的漣漪無以言表,遂寫下了傳誦甚廣的《贈去婢》。

詩中的公子王孫是字麵意思,即王公貴族家庭出身的人,綠珠是西晉時期大富豪石崇的寵妾,更是很多權貴子弟爭相追求的美女,後來因石崇被陷害下獄後墜樓而亡,因此這首詩前兩句的大意是,追求你的豪門子弟絡繹不絕,美若綠珠的你卻要用羅巾掩蓋住眼淚,這裏使用了典故,形容在古代社會,有些美女會因為達官貴人的爭相搶奪,而陷入悲劇的境地,暗指被賣的婢女,隨姑母家的衰落境遇而被賣,指出婢女容易被賣的不幸命運。後兩句“侯門一入深如海,從此蕭郎是路人”破為經典,表意上是指贈詩的對象婢女進了侯門大戶人家,已非自由身自是一言難儘,今日人們常用“水深”表示難以形容的複雜的情況,與曾經的相戀之人,從此以後各分西東猶如路人甲,後來這兩句表示,一旦嫁入豪門就像身陷大海之中,從今往後,昔日的有情郎將變成陌生人。總之,“侯門一入深如海,從此蕭郎是路人”含蓄婉轉,意味深長,高度概括出崔郊所愛的婢女被權貴劫奪時展露出來的傷心不已,因此才寫出如此經典的贈詩,傳說婢女主人獲悉這首詩後,被這首詩打動,成就崔郊與婢女的一段佳緣,不過其真實性隻有天知地知讀者不知,可知的是,這兩句詩名垂唐朝詩壇。

《贈妓雲英》

(唐)羅隱

鍾陵醉別十餘春,重見雲英掌上身。

我未成名卿未嫁,可能俱是不如人。

中唐時期崔姓秀才贈詩婢女寫下經典詩作,晚唐時期的詩人羅姓秀才贈詩歌妓也成就了一首名作《贈妓雲英》,崔秀才感慨豪門和蓬門的差距,羅秀才感慨歌妓未脫風塵而自己未登科及第,後來傳說崔秀才贏得了姻緣,羅秀才卻是屢試不第,不過留下的詩篇則較崔秀纔多,這首《贈妓雲英》則是其一。這首詩是羅秀才隱頗有自嘲意味的詩,也具有反諷贈詩對象的意思,作者故地重遊時,與曾經結識的歌妓雲英再度相逢,於是作者感慨雲英仍屬於樂籍,未脫風塵,殊不知歌妓雲英一見到羅隱便驚詫道,怎麽羅秀才還是布衣,於是羅隱自嘲並反諷的語氣寫下這首詩。羅隱是曆史上屢試不第的代表人物,據說參加科舉十多次卻始終未能中第,不像差不多同時代的黃巢,幾次不第便舉旗造反去了,羅隱算是科舉史上少見的人物,猶如今日的個別極端案例人物參加高考十多次都不氣餒,這種精神還是值得欽佩的,不過如果同一件事,蹉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,則不值得學習了。秀才常和窮酸聯係在一起,因為秀才的地位比較尷尬,頂多算半個知識分子,不像舉人是候補的官吏,更是與進士相差甚遠,林語堂在其論文著作《吾國吾民》中提及到,秀才大致相當於今日的本科大學生,今日看大學生,其社會階層的位置的確恰如其分。

這首詩首句“鍾陵醉別十餘春”即回憶兩人曾經飲酒贈別,到今日彼此再遇已經過了十餘年,接下來寫“重見雲英掌上身”,說明再度重逢時,歌妓雲英半老徐娘,還保持婀娜多姿的身材,“掌上身”與杜牧詩句“楚腰纖細掌中輕”皆是形容女人曼妙的身姿,能這麽形容歌妓雲英,足見她十餘年前一定可迷倒大批男性,羅隱也是對這位歌妓傾心不已。久別十餘年再重逢的兩人,自然是會詢問彼此發展的情況,想當年作者是少年才俊,風華正茂,努力奮戰科舉準備登科及第,而歌妓雲英風姿綽約,體態柔美、色藝雙佳,現如今十餘年已過,羅秀才儼然一幅窮酸秀才樣,故雲英一見麵便非常現實的問到,怎麽羅秀才還是布衣,即看到作者依舊一事無成。第三句“我未成名卿未嫁”,是對雲英一見麵就驚詫的問羅隱還是布衣的迴應,原來兩人十餘年後依舊彼此彼此,第四句則是自嘲和反諷,兩人都是技不如人,猶如白居易在《琵琶行》中所言的“同是天涯淪落人”。

此詩采用先揚後抑的寫作手法,先讚美十餘年未見的歌妓雲英還保持輕盈的姿態,再反諷說依然美麗的她卻未能脫籍嫁人,令人唏噓,引入雲英的不佳境遇襯托自身的不如意,最終道出技不如人的感慨,後兩句結合起來,甚是將作者自身境遇的無奈傾瀉而出,表達出自己技不如人的無奈,將本詩的情感推向**。從大學畢業至今也有十餘年,已過人生的大半,曾經無話不談的同窗好友,在社會上的職業發展也將逐漸分化,各自踏上自己的命途,總會有得意的人,自然也會有失意的,或許失意者讀到這首詩時,想必也會感慨一聲“不如人”,這首詩對於中年失意的人們,頗具有一定的適用性,品讀下此詩安慰自己,甚至有時候拿一些同是不得意之人作比較,猶如“爾得老成餘白首”,彼此嗬嗬差不多。

《贈鄰女》

(唐)魚玄機

羞日遮羅袖,愁春懶起妝。

易求無價寶,難得有情郎。

枕上潛垂淚,花間暗斷腸。

自能窺宋玉,何必恨王昌。

《贈鄰女》是唐代才女魚玄機的佳作,據說是她總結自身經曆而作,整首詩以易求無價寶、難得有情郎為世人所熟知,高度概括了女子對愛情的珍視以易求寶反襯難得郎,訴說了追求美好愛情的辛酸。詩開篇說鄰家女子用衣袖遮住臉,春日裏惆悵時懶得進行梳妝打扮是有原因的,化妝是讓女性外在形象變美的過程,正所謂鉛華不可棄,所以要淡妝濃抹示人,不是為了悅己者容,是讓自己呈現美的一麵,美業流傳著隻有懶女人、冇有臭女人的說法,魚玄機開篇邊說鄰女懶得打扮,或許是缺少別人的欣賞,長期冇有獲得欣賞的眼光,人會變得頹廢而習慣性懶得打理外表。頷聯“易求無價寶,難得有情郎”則是此詩的核心,自是作者經曆心得,素有才女之稱的魚玄機剛開始與年長的晚唐詩人溫庭筠有情感糾葛,但是溫庭筠並冇有成為照顧魚玄機的男人,溫庭筠將魚玄機介紹給了名門之後李億,然而李億已有家室,魚玄機隻能做妾。魚玄機與李億新婚燕爾一般,度過了一段恩愛纏綿和諧美好的生活,但是後來因李億原配妻子不滿,對魚玄機有所不容,魚玄機選擇進入道觀修行,在道觀裏寂寞的魚玄機對李億仍是一往情深,曾寫下想念李億的佳作《江陵愁望寄子安》,很深情的寫到“憶君心似西江水,日夜東流無歇時”,儘管魚玄機很有深情,但是名門之後的李億,或許是考慮到魚玄機低微的身份,尤其是關係到仕途命運,對魚玄機的深情冇能給予確切的正麵迴應,傷心的魚玄機於是總結到,有情郎難得。

魚玄機能夠成為著名詩人溫庭筠的徒弟,外在條件自是不差,可能出生背景不如意,導致了他無法成為士大夫正視的女子,有時候隻能淪為士人們的納妾之選,最終也將導致了魚玄機的悲劇,據說在道觀裏麵發現婢女與外麵的男子私通而將人家鞭打至死,被長安的府尹處以極刑,時年不到三十歲。魚玄機的悲劇是晚唐時期,很多女性悲劇的一個縮影,出生背景不儘如人意,但是卻富有才思,先是不被恩師溫庭筠接納,以妾的身份尋找情郎李億,卻不幸遇到正妻的嫉妒排擠,而且李億也默認了這樣局麵,不得已的魚玄機選擇了入道觀,因此她總結自身辛酸經曆,向李億表示“自能窺宋玉,何必恨王昌”。宋玉是戰國時期著名才子辭賦家,王昌在詩詞中常與宋玉並列,一般代指意中人,此詩中王昌應是代指李億,或許這首詩也是要寄給李億並向他表明心跡的,所以這首詩也被稱作《寄李億員外》,也即好理解作者尾聯的寓意,魚玄機有足夠的才貌主動追求宋玉般才子,不必怨恨李億若即若離的冷漠態度。

在古代社會,勞動生產率主要依靠體力,這樣的經濟環境中,擁有較強體力的男性社會地位比女性高,於是造就了男性在原配之外可以納妾,而女性被限定在從一而終的框架內,若是跳出這樣的框架需要付出巨大犧牲,從而使得很多士族階層的男子在愛情方麵難以專一,而女子想要尋得有情有義的夫君,難於尋求無價之寶。換作是今日的社會,難得有情郎,依然是很多女性會持有的心理,不過今日社會形態與一千多年前唐代,男女地位趨於平等之時,想必換作男性,想必也是難得有情女的感受,因此魚玄機《贈鄰女》中所言的“易求無價寶,難得有情郎”並非隻適用於古代女性,而是現代社會的通性,自是讓多數讀者感同身受。或許讓很多普通人無法感受到,但可以想象的是,倘若身有無價寶,不怕難得有情郎,自是有一群人裝扮成有情郎讓你輕而易舉的得到。

以上五首唐詩中,各有世人耳熟能詳的名言警句,且都是白話文性質的詩句,言簡意賅,意味深長,且都蠻有意思,是贈詩中頗為值得品讀的簡短詩句,佳句也都是作者在經曆中總結得出的。李白的“桃花潭水深千尺,不及汪倫送我情”充分表達出友人深情厚意,今人一般都知悉它的深厚友誼,但是在其背後,更要明白真情厚意是需要真金白銀作支撐的。杜甫的“此曲隻應天上有,人間能得幾回聞”反映的高位者歌舞昇平場景,可能是一般民眾能以見到的情景,但是今人已經將其形容為事情難得的用語。崔郊的“侯門一入深如海,從此蕭郎是路人”和魚玄機的“易求無價寶,難得有情郎”自是他們經曆後的感受,應該容易讓人產生共情,不管是崔郊詩中所蘊含的人生歧路各分西東,還是魚玄機在感情生活中感慨難得有情人,這是多數人都會有的心靈感受。羅隱的“我未成名卿未嫁,可能俱是不如人”則是很多人都會經曆的,畢竟社會上成功人是少數,多數人是極其普通平凡的,哪怕不願承認,有不如人的感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,更何況,人比人氣死人,隻要對比就會有不如人的感慨,更何況人的傾向也習慣性對比強過自己的人。讀者對詩中名句自是容易知曉,對其來龍去脈不甚瞭解,通過詳細探析經典詩句的淵源,裨益於人們深刻領會詩句內涵,此五首贈詩中的經典詩句,用到的文字並不需要典故,也不需要高級詞匯,幾乎都是通俗易明的文字構成,卻表達出人生中最為深刻的哲理。

-

『加入書籤,方便閱讀』

熱門推薦